百年辛亥1

武昌首义的胜利敲响了清王朝覆亡的丧钟

作者: 发布时间:2014-12-26 浏览次数:6260

  四川保路运动


  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前奏。1911年5月,清廷颁布铁路国有的“上谕”,借铁路“国有”之名劫夺民间投资,并把铁路利权转手出卖给帝国主义列强。湘、鄂、粤、川四省,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,而以四川保路运动最为激烈。6月17日,成都各团体在铁路公司开会,决定成立保路同志会。各界群众纷纷响应,参加者达数十万人。8月,新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对四川保路运动“严行弹压”,成都各界不顾清政府高压,举行数万人参加的保路大会,号召罢市、罢课,停纳捐税。革命党人则联合哥老会,将保路同志会改称同志军,准备武装起义。9月,赵尔丰逮捕保路同志会、谘议局和铁路公司的首领蒲殿俊、罗纶等人,并查封了保路同志会和铁路公司。消息传出,全城震动,成都数万群众前往督署请愿。赵尔丰竟下令屠杀请愿群众,制造了成都血案。成都血案打破了广大群众对清政府的幻想,各地保路同志军纷纷开向成都,与清军展开激战,围攻成都达十余天。同盟会员吴玉章、王天杰等则在荣县宣布独立。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,武汉守备空虚,武昌革命党人乘机发动了武昌起义。


  文学社与共进会


  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武昌起义的组织者、发动者。文学社于1911年1月30日由振武学社改组成立,推蒋翊武为社长,詹大悲为文书部长,刘复基为评议部长。文学社以“推翻清朝专制,反对康梁的保皇政策,拥护孙文的革命主张”为宗旨,其主要领导人大多为受过教育的新军下层士兵。文学社成立之后,社员人数激增,湖北新军标 (团)、营、队(连)各级都有代表,组织网遍及新军各基层单位。


  共进会于1907年在日本成立,由同盟会员张伯祥、焦达峰及日知会员孙武等人发起,其领导成员多为留日学生,建会目的是策动长江流域起义,推翻清政府。共进会以同盟会之宗旨为宗旨,仅将入会誓词中的“平均地权”改为“平均人权”。1909年共进会在武昌设立总部,以联络长江下游地区的会党。在多次密谋起义未成后,遂将工作重心转向策动新军。


  为了加强对武汉地区革命力量的领导,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斡旋下,于1911年9月24日组成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,推举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,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,两团体的重要骨干刘复基、彭楚藩等为军事筹备员。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的合作,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。


  武昌首义


  湖北革命党人原定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(1911年10月6日)举行起义,由于准备不足而被迫延期。10月9日,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不慎发生爆炸,沙俄巡捕将革命党人准备起义的旗帜、符号、文告、印信等全部搜去并转交给清政府。清政府立即在全城戒严,出动军警大肆搜捕革命党人,设在武昌的秘密指挥机关于当晚遭破坏,彭楚藩、刘复基、杨洪胜等人被捕遇害,武昌形势紧张。在关键时刻,10月10日晚,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起义的第一枪,一举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。接着,步、炮、辎重各营和军事学堂学生纷纷起义。起义官兵奋不顾身,血战通宵,占领了总督府、藩库等重要衙门及各城门,武昌起义获得胜利。11日晚和12日晨,驻汉阳、汉口的新军先后起义成功,武汉三镇完全为革命党人所控制。武昌首义的胜利,敲响了清王朝覆亡的丧钟,吹响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的号角。